年底企业税务应该注意什么?

2021-03-19 11:21:30

钱会计

2021-03-19 11:21:23

问问Ta

每到年底,企业的财务部门就会编制各种报表:日报、周报、月报、季报、年报、股东要求提供的报表、税务局要求的报表,内部分析报表、工作记录表、明年的工作计划、年终总结…….


在这篇文章中来聊聊,企业的年底税务要注意哪些问题?


01预计本年年收入


预计第四季度收入,是预算会计利润的前提;


预计第四季度收入,也可以预算出各项应交税费;


本年收入和之前年度对比,可以测算公司增长率,本年公司目标是否完成,有利于财务人员做财务分析;


如果单位有计划明年申请高新技术企业,可以提前知道单位有没有达到标准。


02各种费用心中有数


企业发生的费用,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是有差异的,对于超出标准的费用,税务上不能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,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需要调整。


财务人需要做到对各项费用心中有数,税法上有具体规定的费用总共有12项。


其它的费用,虽然没有具体规定和限制!但是,财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,也要注意其合理性,避免被金三系统弹出风险异常。


会计应对当年的各项税费做一个总的分析,再计算一下当年的税负情况,然后与当地税务机关规定的税负作一个比较,根据税务机关规定的税负率进行适当调整。


这是因为税务机关的稽查选案,往往从年度税负率异常的企业中甄选,所以企业要在年终总体计算一下自己的税务情况。如果异常,请及时做相应的税收调整。


如计算企业增值税税负率,计算公式为:


企业某时期增值税税负率=当期各月“应纳税额”累计数÷当期“应税销售额”累计数,月“应纳税额”即为每月《增值税纳税申报表》应纳税额合计数。


月“应税销售额”=每月《增值税纳税申报表》中按适用税率征税货物及劳务销售额+按简易征收办法征税货物销售额。


某时期增值税“税负率”还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:


某时期增值税“税负率”=÷当期“应税销售额”累计数;或=÷当期“应税销售额”累计数。


注:上面[销项税额-(进项税额-进项税额转出)-上期留抵税额≥0(无负数,负数实为期末留抵税额),即与申报表中“按适用税率计算的应纳税额”计算口径一致。


03防止公司已发生的成本费用跨年列支


一般来说应尽量避免大额成本费用跨年度入账,依税法规定纳税人发生的费用应配比或应分配入当期申报扣除。

纳税人某一纳税年度应申报的可扣除费用不得提前或滞后申报扣除。


也就是说成本费用只能在所属年度扣除,不能提前或结转到以后年度扣除。因此提请财务部门在年底结前应注意这个问题。


04预计利润


提早预计利润,可以大概知道利润是否达到预期目标;也可以看下是否有税收筹划的空间。


比如,300.0001万的利润,需要按25%缴纳企业所得税300.0001*25%=75.000025万元,企业到手净利润225.000075元;进行筹划,多给员工发1块钱年终奖,单位可以按5%和10%分段缴纳企业所得税=100*5%+200*10%=25万,企业到手净利润275万,到手净利润增加49.999925万元 。

这里利用的是小型微利企业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。


05预算各项税费


预算第四季度的各项税费,可以预算公司年末的现金流,也可以对今年的税费做到心中有数。


06催促发票


每到年底,都会看到很多公司的财务就开始催成本费用票了,没有成本费用票,税法上企业所得税税前不能扣除,因此,被欠的发票早点催收过来。


即使年底前不能拿到成本费用发票,也应该根据权责发生制积极暂估成本,因为只要在次年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结束之前(次年的5月31日)之前拿到发票,也是可以在税前扣除的。


07提醒法人或股东归还借款


根据财税[2003]158号文第二条规定:纳税年度内个人投资者从其投资企业(个人独资企业、合伙企业除外)借款,在该纳税年度终了后既不归还,又未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,其未归还的借款可视为企业对个人投资者的红利分配,按照“利息、股息、红利所得”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,税率20%。


因此,将近年底,应提醒老板和法人提前归还借款。


08各往来账项应与对方核对清楚


年度终了前,企业财务人员应对本年度的应收、应付等往来账项余额与供应商或客户核对清楚,及时催收,尤其是长年往来交易额比较大的账项,年底结账前科目发生额及余额应重点关注。


09预收款是否确认为无票收入


预收账款长期挂账可能会被税务机关认定隐瞒收入,躲避增值税和所得税。


年终了,预收账款要清一清了,对预收款超期并明确不再开票或者对方公司已经注销无法开票的,可以确认为无票收入。


10关注税收优惠政策


税务筹划最重要的还是降低企业税负,提高企业利润留存。


所以,时刻关注税收优惠政策,一定要学会运用税收优惠政策来为企业合理节税。


更多信息,欢迎咨询捷税宝官方工作人员!

相关问答